【瑶琳函谷钩沉】赵峥嵘长律吟唱吴去非古风《重阳登高寄周家俊》
2018-10-02 07:50:30
  • 0
  • 1
  • 2

【葑溪草舍文苑】赵峥嵘长律吟唱吴去非古风《重阳登高寄周家俊》

2011-10-07 20:28:46  网易博客-瑶琳函谷

http://yinnanyong.blog.163.com/blog/static/10478738520119733635763/



赵峥嵘长律吟唱吴去非古风《重阳登高寄周家俊》

吴去非古风 】

重阳登高寄周家俊

  今年10月5日是重阳节,登高思友。四十三年前,1968年10月6日却是戊申年的中秋节。是夕月明如昼,与周家俊同登葛岭初阳台。正欲返回,忽逢月全食,一时远山近树皆不见,漫山尽黑。相偕静候,生光复圆,乃载欣载奔下山。中秋夜月全食,今生难逢,此情此景亦终身难忘。戊申年适为吾二人本命年,又同是客籍嘉兴人,而遭际略同,岂非缘分?

戊申中秋夜,同登葛岭巅。

因是故乡人,杭城共苦甜。

浩月正当空,忽焉失光粲。

相扶伫立久,前景茫不见。

生光复团圆,载欣奔下山。

天象有盈亏,世路多坎岩。

记取山中月,相逢本是缘。


周家俊仿古排句】

周家俊致答仿古排句

去非兄:来函收悉。43年前之事仍然记得。应有特殊的意义!我也有随感如下:

人生何倥匆,转瞬四三载。

广袤中华地,沧海变桑田。

月缺月又圆,循环数百回!

历历往昔事,阴霾随风散。

民情不可违,民意大如天!

    欲欺天下韪逆轮,任是巨人也枉然!

     家俊

赵峥嵘长律】

  将吴兄古体诗译为近体诗试验译文

长律(中秋赏月忆戊申年中秋夜登初阳台赏月遇月食八韵寄友人)

【诗韵新编-十四寒】

葛岭中秋月,初阳牵手观。

杭城同苦读,桑梓共深怜。

乍到银盘满,须臾明镜残。

弯钩遂消失,思绪久茫然。

玉兔回头亮,嫦娥送客还。

婵娟圆又缺,尘世苦还甜。

天象循规矩,人心识蕙兰。

光阴东逝水,难忘旧时缘!

健康快乐每一天!

     峥嵘 2011-10-5

     (10-10修改)


【诸诗翁切磋推敲函札】

★ 2011-10-01-15:57 吴去非 写道:

  戊申年的中秋节,登初阳台见月全食事,常想要写出来,因无才思久难落笔。今勉强成篇,用中华新韵,但其中粲、见二字为去声,不知能不能算古体诗平仄转韵的技法。请教诸位。

  望不吝赐教!

      重阳登高寄周家俊

  今年10月5日是重阳节,登高思友。四十三年前,1968年10月6日却是戊申年的中秋节。是夕月明如昼,与周家俊同上栖霞岭,登初阳台。正欲返回,忽逢月全食,一时远山近树皆不见,漫山尽黑。相偕静候,生光复圆,乃载欣载奔下山。中秋夜月全食,今生难逢,此情此景亦终身难忘。戊申年适为吾二人本命年,又同是客籍嘉兴人,竟然遭际略同,岂非命邪?

  戊申中秋夜,同登初阳巅。

  因是故乡人,杭城共苦甜。

  明月何婵娟,倏忽失光粲。

  相扶伫立久,前景茫不见。

  生光复团圆,载欣奔下山。

  天象有盈亏,人世多坎岩。

  细推详物理,此事古难全。

  夜空全食月,愿君记心间。


☆ 2011-10-1 21:48:20 乐天蓝鹰 写道:

  去非兄诗《重阳登高寄周家俊》应是古风体,不是律绝(近体诗),古平仄韵律应该宽松多吧。请识者赐示高见。

  序中“载欣载奔”一词描述当时情景生动形象。

节日快乐!

             乐天蓝鹰


◇ 2011-10-02 08:33 陈立棣 写道:

  尹老师的见解是对的,吴兄诗应属于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只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长律这五种形式。绝只有四句,律也只有八句。除须押韵外,还要求句中讲平仄交替,句间讲平仄粘对,律中第三、四句,第五、六句都要求对仗,长律则除首尾四句外,其余各句都要求两两对仗。去非兄诗虽为佳作,但尚未符合上述条件。故堪称古风佳品。不知对否,请吴兄示之。


◇ 2011-10-02 15:35 乐天蓝鹰 写道:

去非兄:

  大作最后两句的更新更好地表达了当时的意境。

  “坎岩”应为“坎宕”之误吧?为押韵,不妨改成“宕坎”。

  显然,大作应是古风,要是写成长律,就应遵循立棣师的教示:

  “……长律则除首尾四句外,其余各句都要求两两对仗。去非兄诗虽为佳作,但尚未符合上述条件。”

金秋快乐!

         乐天蓝鹰


★ 2011-10-02 16:30 吴去非 写道:

  谢谢指教!诗再作修改:

      重阳登高寄周家俊

  今年10月5日是重阳节,登高思友。四十三年前,1968年10月6日却是戊申年的中秋节。是夕月明如昼,与周家俊同上栖霞岭,登葛岭初阳台。正欲返回,忽逢月全食,一时远山近树皆不见,漫山尽黑。相偕静候,生光复圆,乃载欣载奔下山。中秋夜月全食,今生难逢,此情此景亦终身难忘。戊申年适为吾二人本命年,又同是客籍嘉兴人,岂非缘份?

  戊申中秋夜,同登葛岭巅。(初阳台在葛岭之巅)

  因是故乡人,杭城共苦甜。

  明月何婵娟,倏忽失光粲。

  相扶伫立久,前景茫不见。

  生光复团圆,载欣奔下山。

  天象有盈亏,人世多坎岩。

  细推详物理,此事古难全。(此二句从杜甫和苏轼成句出)

  记取山中月,相逢本是缘。(突出友情)

◆ 2011-10-03 15:51 吴去非 写道:

  仿古诗作原不是排律。尊教修改!

      重阳登高寄周家俊

  今年10月5日是重阳节,登高思友。四十三年前,1968年10月6日却是戊申年的中秋节。是夕月明如昼,与周家俊同上栖霞岭,登葛岭初阳台。正欲返回,忽逢月全食,一时远山近树皆不见,漫山尽黑。相偕静候,生光复圆,乃载欣载奔下山。中秋夜月全食,今生难逢,此情此景亦终身难忘。戊申年适为吾二人本命年,又同是客籍嘉兴人,岂非缘份?

  戊申中秋夜,同登葛岭巅。

  因是故乡人,杭城共苦甜。

  明月正朗朗,忽焉失光粲。(尊沈公教修改)

  相扶伫立久,前景茫不见。

  生光复团圆,载欣奔下山。

  天象有盈亏,人世多宕坎。(尊南勇兄教修改)

  细推详物理,此事古难全。

  记取山中月,相逢本是缘。


☆ 2011-10-03 16:17:32 乐天蓝鹰 写道:

  去非诗改后更好啦。

  诸位分享!

  安好快乐!

        乐天蓝鹰


★ 2011-10-04 13:03:03 赵峥嵘 写道:

  去非兄的戊申年中秋节赏月诗,真乃佳作也!其结构严谨,言辞真切,感情丰富,耐人回味。作品篇幅较长,内容多样,既吟咏天上景,又讴歌人间情,还感慨物事理,但都紧扣主题。该诗作是“豆腐干公司”发表的七言诗中篇幅最长的,同韵字数最多的,怀旧时间跨度最大的,是名副其实的“三最”产品!

  佳作发表,引起热议,几位师长对该诗作了很好的评点。大家一致确定该诗属古体诗,而非近体诗。鄙人拜读后也来胡说八道:古体诗在情景的表现上有较大的自由度,该长则长,该细则细,具有表现宏大、壮阔、深远和内容极丰富的主题的能力。而近体诗受多种约束,往往影响情/景的全面抒发/描写。当然,近体诗的格律有其独特的作用,如使诗歌具声韵上的抑扬美、谐和美,形式上的对称美、整齐美、简约美和花色多样美,另外还有现实意义,有助人们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鄙人特发异想:能否试验将去非兄的古风佳作以相同字数“翻译”成为另一种体式——律诗(长律)。但由于自身水平低加上格律的羁绊,试验结果译文相比原诗差多了,情节失真了,言辞呆板了,失去原诗真切的情感和生动细腻的描述,明显有为了合诗律而勉强拼凑的痕迹,而且作为律诗的对仗句式也是对的很不工整,抑或平仄还有出格拗句,整篇有同音同义字重复出现等许多缺点。我因此猜想:写诗功底很好的人(如南勇兄、去非兄、献光兄、鉴烈兄等)为什么喜好首选古风形式,是不是就意境、内容的描述、抒发而言,还是采用古风形式较为适宜的原因呢(特别是篇幅较长时)?

  去非兄非常谦虚,对第三联、第六联作了局部修改。对此,窃以为不改也可。对“婵娟”一词,南勇兄已详作解释。第六联用“岩”结尾作为韵脚应是适合的,该字属平声,古有作险解的。“坎”的字义适合,但是个仄声字。请教南勇兄和其他师长:古体诗平转仄韵后,尽用一个仄声韵,立马又转平声韵,这样是否可以?

  鄙人是外行,外行往往无所顾忌,一派胡言,还请师长们批评。

  (鄙人试验失败的译文附后。师长们水平高定能改写出好的长律来。)

健康快乐每一天!

                   峥嵘 2011-10-5

将吴兄古体诗译为近体诗试验译文

 长律(戊申年中秋夜登初阳台赏月遇月食八韵寄友人)

    【中华新韵-八寒】

  葛岭中秋月,初阳牵手观。

  杭城同苦读,桑梓共深怜。

  刚到盘盈满,须臾镜缺残。

  弯钩遂消逝,思绪久茫然。

  玉兔回头亮,嫦娥送客还。

  婵娟有圆缺,尘世有酸甜。

  天象循规矩,人心识蕙兰。

  今宵望明月,寄意祝康安!


◆ 2011-10-04 16:16:20 沈振扬 写道:

  峥嵘兄翻译得不错!但第六联在格式上有点问题,作为长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外,中间各联都要对仗。第六联“婵娟有圆缺,尘世有酸甜。”上下联中,在关键的位置用了同一个“有”字不妥,不符合对仗的要求,不如改成“婵娟会圆缺,尘世有酸甜”为好。供参考。

                          振扬 11.10.4.


◇ 2011-10-4 16:53 乐天蓝鹰 写道:

  峥嵘兄的尝试是极有意义的,且作品精彩。

  峥嵘兄演绎作品与去非兄原作精髓熔融相得益彰。平仄对仗则或阿扬兄首肯,遵略改后大致合律了。还望得到立棣师的教正。

  鄙人有两点附议:

  (1)原诗“宕坎”恢复为“坎岩”看来是适当的。承峥嵘兄指点,“岩”作“高峻的山崖”解,去非兄的“坎岩”的底蕴是明朗的。恕我原来曲解了。

  (2)“刚到盘盈满,须臾镜缺残。” 联中“刚到”可否改为“乍到”或“初来”?

  (3)“今宵望明月,寄意祝康安!”是否取句原作为佳:“记取山中月,相逢本是缘。”

  以上供参考!

  安好快乐!

                   乐天蓝鹰


☆ 2011-10-5 11:02 赵峥嵘 写道:

  谢谢振扬兄/南勇兄对鄙人的试验译文提出了教正!

  振扬兄的一字之改,纠正了第六联对仗中的毛病。

  南勇兄改“刚”为“乍”,使之平仄合正格,可谓用字之精,一丝不苟。

  南勇兄建议尾联取句原作。去非兄原作尾联(修改版)“记取山中月,相逢本是缘”抒情色彩非常浓,确实是难得的好句!但是囿于译文长律的平仄格律,不宜直接采用(要采用的话,前面七联须推倒重写)。为尽量保留原作诗意,文字上作变通处理,现修改为“光阴东逝水,难忘旧时缘”。

  顺便改掉重复的用字。

  另外,原作题目是否可以改?因为诗中写的是中秋节赏月活动,不涉及重阳节。从作者原序中可知,作者写作此诗酝酿已久。今年中秋更应是创作冲动之时。故建议题目改重阳登高为中秋赏月。

  尊二兄意见修改后的近体诗译文:

 长律(中秋赏月忆戊申年中秋夜登初阳台赏月遇月食八韵寄友人)

   【诗韵新编-十四寒】

  葛岭中秋月,初阳牵手观。

  杭城同苦读,桑梓共深怜。

  乍到银盘满,须臾明镜残。

  弯钩遂消失,思绪久茫然。

  玉兔回头亮,嫦娥送客还。

  婵娟会圆缺,尘世有酸甜。

  天象循规矩,人心识蕙兰。

  光阴东逝水,难忘旧时缘!

  健康快乐每一天!

          峥嵘 2011-10-5


☆ 2011-10-5 15:54 吴去非 写道:

南勇兄:

  月全食仿古诗,承诸公赐教,很受鼓舞;峥嵘兄改写的排律,大受教益,一并感谢!通过这次写作,感到峥嵘、振扬二兄平时佳作连连,实在不易;盖评论、考据不过工夫,原创须有才气也!

  第三联干脆改成“浩月正当空”比较简洁。

  第六联再改“世路多坎岩”(坎岩意为峻岩深坎,世路不平),本已改为“人世多宕坎”,确有失韵的问题,又想改成“人生多艰难”,感觉得太平淡。现在“人世”改成“世路”,点出峻岩深坎是路不平,而“天象”对“世路”也稍工整些。

  第七联细推详物理,此事古难全舍去,意义也已完整,句子原是借用的,所以就割爱了,反正仿古句子多少不论。

  同时附上:周家俊答词和68届同学王英衡精美摄影作品一张。(乐天蓝鹰注:见上)

                        吴去非


★ 2011-10-5 22:55 赵峥嵘 写道:

  去非兄对佳作三改其稿,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钦佩,诗作也越改越好了。

  谢谢去非兄的鼓励!但过夸之辞羞煞鄙人哉!

  对于我(一个业余爱好者/外行)来说,通过实践、交流、讨论、修改,是学习提高的途径。应感谢蓝鹰“豆腐干公司”提供学习、交流好平台!感谢师长们的热情帮助、指教!

  重阳节快乐!

                    峥嵘 于阳澄湖畔2011-10-5


◆ 2011-10-06 08:45:52 陈立棣 写道:

  振扬兄的见解非常正确,在对仗规则中有一条:除少数虚词如“之”、“而”等外。不能同字相对。“有”是一个表示事物存在的动词,不可相互对仗。婵娟对尘世,名词对名词,平仄声律也合律;圆缺对酸甜是形容词相对,而且圆缺又是一个由两个反义词圆和缺组合的联合词组,酸甜也是两个不同含义词组合的联合词组,平仄又完全合律,对仗都十分工整。鄙意保留“婵娟有圆缺”,将下句“有”字改为“常”字或“尝”字,以平声去对“有”字的仄声。(上句“婵娟有圆缺”中第三个有字,不能改平声字,因为“婵娟有圆缺”中“婵娟圆”都是平声,如把有字改平声,就成了五个字前四个都是平声了。所以只好改下一句)


★ 2011-10-06 17:14:48 沈振扬 写道:

  如果把“尘世有酸甜”改成“尘世常酸甜”或“尘世尝酸甜”(平仄平平平),则犯了格律诗中三连平的大忌。

                            振扬 11.10.6.


◇ 2011-10-06 18:56:33 陈立棣 写道:

  振扬兄说得极是,三平乃诗之大忌,谢谢兄的指正。“婵娟会圆缺,尘世有酸甜。”一联按诗的平仄而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完全合律的,但按联句而论,它是由婵娟、会、圆缺;尘世、有、酸甜六个词语组成。其中“会”和“有”,单独成句中一个成分。最好也要论一下。


☆ 2011-10-7 07:51 沈振扬 写道:

  “婵娟会圆缺”一句的平仄是“平平仄平仄”(按照常规句应是“平平平仄仄”),这是律诗中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律诗的对仗联句中也是通用的,如杜甫诗“月夜”中的第二联(对仗联):“遥怜小儿女(平平仄平仄),未解忆长安。”便是一例。当然,“婵娟会圆缺”一句如果要作为楹联的上联的话,我觉得也是应该“论”一下的。

                             振扬 11.10.7.


★ 2011-10-7-18:00 陈立棣 写道:

  振扬兄说的对、平平仄平仄这是律诗中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 杜甫诗“月夜”中还有另一句“何时倚虚幌”也是平平仄平仄。陈子昂的“明月隐高树”,七言诗中的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这种形式。


★ 2011-10-10 14:04 赵峥嵘 写道:

  沈/陈二位老师对鄙人的“译文”不仅指出了毛病,而且对格律作深入论证。这种诲人不倦的高贵品质令人油然起敬!鄙人应好好学习老师的精神,认真地命词遣意,作文造句。同时也感谢去非兄的长篇古风诗激发了长律诗的学习讨论。

  尊二位老师指点,“译文”第六联再作修改,未知能否兼顾声韵和对仗格律以及诗意的表达?二次修改后“译文”如下:

 长律(忆戊申年中秋夜登初阳台赏月遇月食八韵寄友人)

   【诗韵新编-十四寒】

  葛岭中秋月,初阳牵手观。

  杭城同苦读,桑梓共深怜。

  乍到银盘满,须臾明镜残。

  弯钩遂消失,思绪久茫然。

  玉兔回头亮,嫦娥送客还。

  婵娟圆又缺,尘世苦还甜。

  天象循规矩,人心识蕙兰。

  光阴东逝水,难忘旧时缘!

—————————————————

健康快乐每一天!

          峥嵘 2011-10-10


☆ 2011-10-10 17:13 沈振扬 写道:

  第六联改得好!

      振扬 11.10.10.


(文章引自电子邮件) 

(2018-10-1辑自网易博客-瑶琳函谷并作了重新编辑)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