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琳函谷钩沉】平仄为歌唱:赵峥嵘改诗《悼玉树震亡同胞》纪实  
2018-09-24 15:42:40
  • 0
  • 0
  • 0

【乐天谷诗苑】平仄为歌唱:赵峥嵘改诗纪实 

 2010-05-03 09:48:53   网易博客-瑶琳函谷

http://yinnanyong.blog.163.com/blog/static/1047873852010421132507/


平仄为歌唱:歌咏宜平仄,平仄生歌咏。引经据典,切磋有益。

                    乐天蓝鹰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下午20:16

赵峥嵘改诗】

☆ 2010-04-22 11:57:36 赵峥嵘 写道:

  因音律方面的原因,对此前发的《悼玉树震亡同胞》稿第二、三句作了修改。

悼玉树震亡同胞

(中华新韵·五微)

全国举哀,山河同悲,老叟泣泪,夜阑难寐,赋诗一首,悼念亡灵。

国旗含泪半空垂,警报长鸣格外悲。

纸鹤菊花同悼念,苍松翠柏引魂归。


◇ 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下午23:45 赵峥嵘 写道:

  谢谢三位师长热情指教!综合各位意见,将原诗修改如下:

悼玉树震亡同胞

(平水韵·上平十灰)

国旗降半山河泣,汽笛悲鸣泪更催。

纸鹤菊花同悼念,苍松翠柏引魂回。

  修改后虽然基本合律,但自觉是在做填空试题,没有4.21看了全国哀悼电视后那么感情投入。原来首句“国旗含泪半空垂”,按字面理解是国旗含泪低垂,实际上是笔者眼含泪水,模糊地看国旗在空间的半腰处垂着,似乎国旗也同样含有泪水。而这时又响起了揪心的汽笛声,不由得心里更加悲痛,因而吟道:“汽笛长鸣格外悲。”接下来两句,前半句是写看到的电视画面(景),后半句是写情感。如果解除韵部羁绊,第二句仍可用“汽笛”二字(在平水韵中“笛”读仄声)。韵脚“垂”、“悲”、“归”在平水韵中虽分属不同韵部,但邻韵通押读起来也是比较和谐的。未知诸位看了解释后又有哪些意见,还请不吝指教。


☆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下午14:30 赵峥嵘 写道:

  因为“笛”字按中华新韵读平声,而诗中应仄声,不得已换成平水韵。没考虑到这关系到诗翁们的和诗韵脚。抱歉了!为了南勇兄辑录免受频繁修改之劳,建议按南勇兄的意见,仅把“警报”改为“汽笛”,其他不动,当然韵部不合中华新韵,可以不注韵部(按惯例不注韵部就是用平水韵)。这样不会影响评诗/改诗。评诗/改诗活动非常好,建议继续开展。诗翁们意下如何?

天天快乐!

                                 峥嵘 2010-4-27


悼玉树震亡同胞

(中华新韵·五微)

国旗含泪半空垂,汽笛长鸣格外悲。

纸鹤菊花同悼念,苍松翠柏引魂归。


◆ 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上午10:58 赵峥嵘 写道:

寻根问底

(中华新韵·十一庚)

为画方圆规矩找,诗山问路遇良朋。

童言无忌寻根底,师长宽怀但放松。


◆ 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上午11:42 赵峥嵘 写道:

感谢老师们

(中华新韵·十三支)

初入诗山不识路,承蒙指点获新知。

幼童问号超十万,不厌其烦好老师。

   ——峥嵘 2010-4-30


【议论】

◇ 2010-4-25 10:22:53 赵峥嵘 写道:

陈老师:

  大作拜读了。意境、格律都恰到好处!学习了!谢谢!

  一点说明:学生的拙作选用“中华新韵”,发送后再看时,发现第二句、第三句中均至少有一个严重不合律的字,已作修改。记得修改稿曾发送给老师。不知修改后还有哪些问题?请老师不吝指教。

  祝健康快乐!

                        峥嵘 2010-4-25

赵峥嵘原诗

悼玉树震亡同胞

(中华新韵·五微)

国旗含泪半空垂,警报长鸣格外悲。

纸鹤菊花同悼念,苍松翠柏引魂归。


陈立棣原诗】

  2010年4月25日(星期日) 上午07:29 陈立棣 写道:

悼玉树震亡同胞

(步峥嵘兄韵)

噩耗揪心众泪垂,国旗降半中华悲。

心香一瓣当空祭,重建宏图众义归。


◆ 2010年4月25日(星期日) 下午21:50 陈立棣 写道:

峥嵘兄:

  遵嘱重读您的大作,兄的第二稿确实比原稿好,原稿第二句第二字“笛”是平声字,而此处应仄;第三句第六字“哀”也是平声字,经您一改,两处都合律了。但愚以为第一句“半空垂”是否可改为“降半垂”?因为“半空”常常是指某一物体的高度。“半空垂”有可能让人误解为国旗从高处垂挂下来。这样就不合您的原意了。您看对吗?附带说一句,汉字中有不少平仄两读字,它们中多数是随着意义的变化而变其平仄读音。也有一部分在某一意义上只读平声在另一意义上只读仄声,在某些地方又可平仄通读。“半”字也是一个平仄通读字,它在诗中该平处就读平声,该仄处就读仄声。


◇ 2010-04-26 11:12:08 沈振扬 写道:

  修改稿在格律平仄上已符合要求,比原稿好。立棣先生建议把“半空垂”改为“降半垂”,在词义上确实要好一些,但“半”字却出律了。峥嵘兄注明用的是“中华新韵”,其发音是完全和普通话的四声相同的,没有“入”声,“半”字在普通话中只能读“去”声,所以只能仄声一读,不能平仄两读。“半”字我在“平水韵”的“去声十五翰”部里找到了,在上下平声韵中没有见到,也许应该是有的,是我没有查到,不过即使“平水韵”可平仄两读,也不等于“中华新韵”亦可平仄两读。

  诗的第一、二两句我觉得还是要改,“国旗含泪”不形象,“警报”也不及“汽笛”妥当 ,写“国旗”和“气笛”是为了铺垫悲的气氛,我觉得在布局上略显散了一点,还可浓缩。如果把一、二两句改成“汽笛声咽半旗垂,万众哀怜玉树悲。”紧接原来的三四两句“纸鹤菊花同悼念,苍松翠柏引魂归。” 诸位以为如何?希望能给峥嵘兄修改时一点参考。

                             振扬 10.4.26.

◆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上午06:42 乐天蓝鹰 写道:

  鄙意凡诗不必勉强。

  如害意,还不如不改啊。“催”字则要让几位步次原韵偏离啦,诸位也要随改么?

  峥嵘原诗:                        

悼玉树震亡同胞

(中华新韵·五微)

国旗含泪半空垂,警报长鸣格外悲。

纸鹤菊花同悼念,苍松翠柏引魂归。

  “警报”倒不如“汽笛”好。


◆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上午08:27 沈振扬 写道:

  把步韵改成和吧

  《悼玉树震亡同胞》 再改稿与原诗的韵脚按“平水韵”是分属两个韵部的,按“中华新韵”和“诗韵新编”是同属一个韵部,峥嵘兄用的是“平水韵”,所以不能“步韵”或“次韵”了,诸位把“步韵”或“次韵”改成“和”吧!如果有兴趣再“步韵”一首也无妨,反正是练笔玩诗嘛!

                           振扬 10.4.27.


◆ 2010-4-28 20:01:07 陈立棣 写道:

振扬兄:

  您说,“半”字在普通话中只能读“去”声,所以只能仄声一读,不能平仄两读。“半”字我在“平水韵”的“去声十五翰”部里找到了,在上下平声韵中没有见到,也许应该是有的,是我没有查到,不过即使“平水韵”可平仄两读,也不等于“中华新韵”亦可平仄两读。 敝人认为“半”字可平仄通读,是现代人根据现代汉语实际来判定的。和《平水韵》无关。您遵从新韵没错。但韵书只标出多音字中随着意义变更读音不同的字。象“半”字,字典只标第四声,而实际语言中常常读平声如“半边莲”“对半分”等等。“半”在诗中该平的地方,你把它读成平声,绝不会妨害词意的表达。所谓平仄通读,是指字义不变而读音可变的一部分汉字。四声的区分是汉语的特点,在外语中是没有的。所以在汉语中有几个平仄可以通读的字不不足为奇。“半”字可以平仄通读,不是弟主观杜撰,只因时间久了,一时记不起在那本书里,或是那一位学者的论述。容弟日后查到再另行奉告。


□ 2010-04-29 16:22:36 赵峥嵘 写道:

  求教:“半”字平仄通读的依据?

  鄙人对陈立棣老师所说的平仄通读问题颇感兴趣。如果能掌握一些平仄通读的字,写格律诗就多一份自由,少一些羁绊哦!

  陈老师说:“半”字也是一个平仄通读字,它在诗中该平处就读平声,该仄处就读仄声。

  昨晚,我查阅有关资料和《唐·近体诗》,结果很失望,没查到“半”字可平仄通读的论述。在《唐·近体诗》中,发现白居易七绝《暮江吟》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在正格平声处用了“半”字。另外,还有元稹七绝《离思》的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也在正格平声处用了“半”字。但这两例都不能作为“半”字可平仄通读的论据。因为七绝的第一个字平仄可以不论。我查的资料少,再说,老眼昏花,查资料特别吃力。只得打退堂鼓了。哪位师长给我提示一下:是哪位语言学家/诗家的哪部论著中有此论述?先谢谢了!


◆ 2010-4-29 19:15:10 陈立棣 写道:

  振扬兄如此较真,弟以后就不敢妄加评说了,朋友间相互交流,愚意不妨自由轻松一点。非要先找好了过硬的权威的依据,然后才可开口,弟委实诚恐诚惶。


◇ 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下午21:41 乐天蓝鹰 写道:

  较真和轻松并行不悖,吟诗填词其乐无穷!

  立棣兄不必见真而退啊!弟兄们间尽可以推心置腹面红耳赤我行我素各行其是取长补短见智见仁引经据典随心创作循规蹈矩创新破旧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求同存异不伤和气增进友谊晚晴齐晖。


◆ 2010-4-30 05:49:13 陈道衍 写道:

  半字仄声,不可两读

  我没有找到根据。


● 在2010-04-30 07:03:18 沈振扬 写道:

立棣先生:

  不是振扬求教半字平仄两读的依据,而是峥嵘兄求教平仄两读的依据,搞错了吧!

                      振扬 10.4.30.


★ 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下午16:08 陈立棣 写道:

鹰兄:

  拜读来函,知兄诚意。弟当遵兄“求同存异不伤和气增进友谊晚晴齐晖”的良言自勉。然沈兄面前确实诚恐诚惶。因我在前文中已说明“半”可平仄通读和“平水韵”无关,它是现代人依据现代汉语提出的,而且弟也说明其依据因时间较长,一时尚难记起,容后奉告。而沈兄来函又举“平水韵”。又要求拿出经典著述和权威诗人为证。我能不诚恐诚惶吗?我一直认为诗词的平仄是为朗诵服务的,写诗如用新韵,就可依据现代汉语的《新华字典》为准,这一点,大家没有争论,还有部分古入声字作平声字用,则有《诗韵新编》为准,虽有争论,那是专家们的事,我们普通人可以不管。但有部分汉字为数不多,在语流中常常发生音变,可根据实际读音来判别平仄。(现在好像还没有人编撰这种专著,只能散见于各家诗词言论中)。弟之见解未必对,诸兄如不认可,望请多多包涵。


■ 2010-4-30 18:01:30 沈振扬 写道:

  立棣先生误会了

立棣先生:

  看到你今日16:08的信件,我知道你误会了。你说:“而沈兄来函又举‘平水韵’,又要求拿出经典著述和权威诗人为证。”我哪里向你“来函‘又举’平水韵”过?(我只给你发过一次有关函)又几时要求你“拿出经典著述和权威诗人为证”过?“求教‘半’字平仄通读的依据”一文不是我发给你的,(此前我已发过函)

  请你仔细核查一下该信函的“发件人是谁?“诚惶诚恐”我看大可不必,要注意“火气太盛防肠断”啊!

                           振扬 10.4.30.


☆ 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下午18:11 乐天蓝鹰 写道:

  立棣先生误会了:赵冠沈戴,波澜荡漾。不无乐趣。

  又有一篇好函帖好编辑了(关于“半”字“平仄”)。

  好!


◎ 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下午20:34 陈立棣 写道:

振扬兄:

  上次信发出后就见您来函,知道鄙人错了,现又读您二次信函。非常抱歉。“火气太盛”还没有,只觉得本人说话太随便,自认为对的就说,平时看到一鳞半爪记住了多少,就说多少。往往记不得来源与出处。被人一追问,就很尴尬。我对朋友们的言论,也从不追根问底,我想说者倘若记得他一定会介绍,如果他一时忘记了,如若追问起来,不也很为难么。因而读到朋友寻根问底的信函,就想给个肯定的回答,于是马上去翻《中华诗词》,结果没有,一下子也记不起在那里读到,但对“半”字可读平声,印像特别深刻,因为从前我也只把它作仄声字用,也读过有人介绍半字入诗的一篇文章,心里一着急,就急不择言了。这里向您及诸位朋友致歉,谢谢!

                            立棣2010.4.30.


(引自电子邮件) 

(2018-9-24辑自网易博客-瑶琳函谷)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