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琳函谷钩沉】沈振扬推介折腰体七绝《悼彭大将军》 折腰体介绍  
2018-10-15 10:54:56
  • 0
  • 1
  • 1

【乐天谷诗斋】沈振扬推介折腰体七绝《悼彭大将军》 折腰体介绍 

 2015-09-02 10:02:46 网易博客-瑶琳函谷

http://yinnanyong.blog.163.com/blog/static/10478738520158292925838/

 献天伉俪俄罗斯之旅留影—在圣彼得堡涅瓦河桥上(2015年8月)



沈振扬推介折腰体七绝《悼彭大将军》 折腰体介绍 

推荐一首七绝

  2015-9-1 16:08 沈振扬

  这是一首折腰体七绝,作者杨启宇,曾获中华诗词协会全国大赛金奖,读来很有回味。

       悼彭大将军

    铁马金戈百战余,苍凉晚节月同孤。

    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

拜读推荐一首七绝

  2015-9-2 2:37 陈道衍

  拜读!如果能扩展成七律,也是一件佳事。


折腰体

  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的情形。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因为绝句只有两联,如果上下两联不粘,如同中腰折断一般,故由此名。

  例如: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源考证

  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选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清江曲内一绝》,题下注明“折腰体”。诗如下:“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何谓折腰体,唐人没有解释,也许有过解释,可惜失传了。宋人的解释很简单。惠洪《天厨禁脔》卷上云:“折腰步句法:《宿中山》:‘幽人自爱山中宿,更近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前诗韦应物作,虽中失粘而意不断也。”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指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断”者,则指两句之间联系紧密,意脉不断。

  形式举例

  此体中唐的崔峒此前已有不少类似的作品。如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杨柳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又如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者是仄起式,后者是平起式;其共同特点除二、三句失粘外,还有几点须注意:1、第三句第五字均用仄声;2、凡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时,第五字均改用平声(“杨柳渡头杨柳稀”是孤平拗救,“上有黄鹂深树鸣”与“野渡无人舟自横”则三平连用)。此为最典型之折腰体,唐人颇爱用之。如白居易《游仙游山》

    暗将心地出人间,五六年来人怪闲。

    自嫌恋着未全尽,犹爱云泉多在山。

  此为平起式,第二句“人”字平声;第三句第五字“未”用仄声,下句第五字以平声“多”拗救;格式同与韦应物《滁州西涧》相同。

  又如赵彦昭《奉和圣制人日玩雪应制》

    始见青云干律吕,俄逢瑞雪兆阳春。

    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

  应制竟用折腰体,可知已成一时之风气矣!此诗格式略同于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第三句第五字亦用仄声,只首句不押韵耳。崔峒《清江曲内一绝》实亦此格,唯第三句不用拗体,首句则遵王维体用韵而已。

  也有只折腰而不用拗句者,如上官仪《春日》

    花轻蝶乱仙人杳,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此诗乃平起式,除首句不入韵外,三四句亦不用拗体,盖初唐格律初定,诗人往往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也。

  “折腰体”并非仅限于七绝,近体诗中五绝、五律、七律均可用之。兹各举例,略作说明。五绝之折腰者,如: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李白《自遣》

  前者为平起式,二三句之间折腰,但每句均合律;后者为仄起式,除二三句失粘外,每句均拗,首句连用五仄,次句“盈”字,既救上句“不觉”,又救本句之“落”,句法苍坚高古。三四句“步”、“人”平仄声互换,与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声律相同,盖将七言前二字截去,即是“带雨晚来急,无人舟自横”也。

  五律之折腰者,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唐求《题郑家隐居》

  前者平起,只是首联与颔联间失粘,其余各句都合乎律诗要求;后者仄起,每联之间均失粘,且每联都用与李白“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同类的拗句,格调极为高古。

  七律之折腰者,如: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杜甫《所思》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三首均仄起,但第一例是首联与颔联失粘;第三首失粘处在颈联与尾联之间,“怅望千秋一洒泪”与“朝罢须裁五色诏”,均在第五字用仄声,而第六字未以平声相救,与“惟有相思似春色”小有不同。第二例则在四五句与六七句间两次折腰,中间四句声律都略同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中“一柱观头眠几回”用孤平拗救,读来音调更为宕折激楚。

  辨析

  另有所谓“折腰句”,语出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者,谓之折腰句。”并引白居易“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话龙头”、欧阳修“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头”等句为例。然此皆从句法著眼,与诗体无关,且并不只限于七言律诗。

  唯古人常将“折腰体”与“折腰句”相混,故特为拈出。

引自:
折腰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02/09/6226747_496399631.shtml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