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鸟诗画苑】赵峥嵘诗《游浦江感赋》引拗句拗救格律讨论
2015-05-15 09:43:52 网易博客-瑶琳函谷
http://yinnanyong.blog.163.com/blog/static/10478738520154158416496/
咏三江圣水 赵峥嵘诗画合成
赵峥嵘诗《游浦江感赋》引拗句拗救格律讨论
游浦江感赋
乙未年季春
赵峥嵘
自古浦阳崇肃恭,诗书孝义口碑丰。
灵山毓秀姑称德,宝地通迢帝驾龙。
翰墨丹青气高远,人情风土味醇浓。
安能隐此修真性,朝暮仰望仙女峰。
(2015-5-7 17:40
~5-11 18:00)
【注】① 颔联出句中“姑”指轩辕黄帝少女元修。浦江仙华山(又名仙姑山)有少女峰(传为轩辕少女升天处)、仙坛峰(传为少女为民治病采药炼丹处)、织绢洞(传为少女纺织处,内有小潭清泉,“仙水”能治病)等等许多与少女元修有关的景点。② 颔联对句中“帝”指轩辕黄帝。相传轩辕黄帝在湖北鼎湖升天之际,因爱女心切,由黄龙开迢从地下来到仙华山,留金丹一颗,为金丹石。③ 结句“仙女峰”,指浙婺名山仙华山的主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历来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相传因轩辕黄帝少女元修于此修炼得道升天而得名。
【交流切磋全程扫描】
【1】2015-5-7 17:40 赵峥嵘:
发送小诗《游浦江感赋》 敬请赐正
浦江乃诗画之乡,风雅之盛如春花烂漫,令人陶醉。到访之后,深受熏染。虽自知秃笔难写好诗,但禁不住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哼几句顺口溜。今翻出日前信笔写下的几句草稿,添油加醋,凑成八句。现发送诸位吟长,敬请赐正。
峥嵘
游浦江感赋
乙未年季春
自古浦阳崇肃恭,诗书孝义口碑丰。
云山叠翠史留迹,峡谷清幽湫伏龙。
翰墨丹青气高远,人情风土味醇浓。
安能隐此静修道,朝暮仰望仙女峰。
【注】诗中“仙女峰”,指浙婺名山仙华山(仙姑山)的主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历来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相传因轩辕黄帝少女元修于此修炼得道升天而得名。
【2】2015-05-08 05:17:34 陈道衍:
按贵公司诗律是合格的好诗。
蔡厚示教授讲:“凡有人拿诗给我看,不管五言七言,只要是8句、4句,我一律以律绝要求。” 顺口溜是客气话。我照此办理,提出问题供参考。
1、“云山叠翠史留迹”,我以为这样的句子是孤平了(也有不同意见),只有一个“留”平声,改“史”。
“安能隐此静修道”,这个句子一样要改动“静”字。
2、“翰墨丹青气高远”,是可以的,虽然原始格律要求气、高二字平仄换位,但习惯有这样格式。
3、“朝暮仰望仙女峰”。“望”是仄声,古通平声,可以。如果换成振扬兄,因用新韵,则不可。
【3】2015-05-08 07∶35 沈振扬:
与道衍先生商榷:
(1)关于“孤平”。王力先生定义“孤平”只存在于韵脚句中,仄脚句出现这种情况称“拗句”,“云山叠翠史留迹”中有一个平声“留”,这种情况称“半拗”,如果“留”的位置也是仄声的话称“全拗”,“全拗”必须拗救,“半拗”可救可不救,而峥嵘兄是救了,在该联的结句第五字改用了平声“湫”,同样“安能隐此静修道”也是这种情况,所以这两句是符合格律要求的,可以不改。 (这一点,我始终弄不清楚,感谢!)
(2)“翰墨丹青气高远”是格律的特殊形式,没有问题。
(3)在诗词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用新韵写诗必须注明用的是何种“新韵”,凡不注明的一律按“平水韵”对待,峥嵘兄没有注明,所以应该用的是“平水韵”,“平水韵”中“望”是平仄两用的,因此“朝暮仰望仙女峰”是没有问题的。
(4)以上只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妥望多多指教。谢谢!
【4】2015-5-8 15:08 赵峥嵘:
谢谢对鄙诗《游浦江感赋》评点指教!
谢谢道衍师评点指教!谢谢振扬兄帮我解释鄙诗的格律问题!
道衍师按专业要求指出鄙诗格律上的问题,是给我指出了努力方向。我当努力登攀!
自己虽然是汉族人,但每当写诗,我就觉得自己对汉语言(特别是古汉语)学的少,知识少,难以写出像样的诗来。就这首《游浦江感赋》来说,自己写的时候就发现多处不合正格,但如何做到律不碍意是个难题!由于腹中墨水少,可供选择的字有限,为了完全合律而勉强凑字,虽然能合格律,但辞不达意,读之如同嚼蜡,索然寡味,焉能称诗?!所以,对自己写着玩玩,或朋友间凑热闹的4句8句头,不敢贸然称律绝。
年逾古稀,虽对近体诗情有独钟,但因视、听、记忆等功能都渐弱,故欲达专业水平难度颇大。有幸遇上几位师长热情指教,吟友间经常切磋,又有王力教授深入浅出、宽严并举的教材,老叟犹如枯木逢春萌发出几片小叶,便得到了大家的关心、鼓励,欣慰有加矣。
多谢了!
峥嵘
【5】2015-5-8 18:30 赵峥嵘:
发送《游浦江感赋》(修改稿)
鄙诗发送后,道衍师指出颔联出句和尾联出句均违律(一说“孤平”),嘱改之。现对该二句以及首句、颔联对句的平仄作了调整,使合正格。修改稿录于下,但尚有颈联出句和尾联结句不合正格。前者为唐诗中经常出现的特殊格式,就不改了;后者“仰”字应平而用仄,“望”字作平声用,构成孤平大拗!故用“仙”字自救。
修改后还有什么问题?请吟长们继续赐教!
峥嵘
游浦江感赋
乙未年季春
浦邑从来尚肃恭,诗书孝义口碑丰。
云山叠翠遗奇迹,峡谷清幽伏赤龙。
翰墨丹青气高远,人情风土味醇浓。
安能隐此修真性,朝暮仰望仙女峰。
【注】诗中“仙女峰”,指浙婺名山仙华山(仙姑山)的主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历来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相传因轩辕黄帝少女元修于此修炼得道升天而得名。
【6】2015-5-8 19:47 沈振扬:
Re:发送《游浦江感赋》(修改稿)
这样一改诗味大大逊色,我欣赏原诗。格律诗只有合律不合律,哪有正格不正格?难道“一、三、五不论”也得论了?何况原诗在格律上完全没有问题,峥嵘兄何必多此一举呢?
【7】2015-5-8 20:19 陈道衍:
关于《游浦江感赋》
我于拗救一向糊涂,赵兄此作,妄评一番,却得振扬兄指教,甚幸。
【8】2015-5-9 23:24 赵峥嵘:
发送《游浦江感赋》(二改稿)
交流见情,切磋有益。鄙诗《游浦江感赋》初稿虽对拗句作了拗救,但拗句过多应尽量避免。修改后,振扬兄感觉诗味不如原稿。本人重读后也有同感。现重新修改,也是练习写作之过程。请吟长们看看,有否好些?
尾联出句,初稿为“安能隐此静修道”(“静”应平而用了仄),修改为“安能隐此修真性”。我因对禅学修炼缺乏深入了解,这方面的字词使用是否合适,还得请教去非兄和养悟兄二位。
峥嵘
游浦江感赋
乙未年季春
浦邑从来尚肃恭,诗书孝义口碑丰。
灵山毓秀人称德,宝地通迢帝驾龙。
翰墨丹青气高远,风情乡土味醇浓。
安能隐此修真性,朝暮仰望仙女峰。
【注】① 颔联对句中“帝”指轩辕黄帝。相传轩辕黄帝在湖北鼎湖升天之际,因爱女心切,由黄龙开迢从地下来到仙华山(仙姑山),留金丹一颗,为金丹石。② 结句“仙女峰”,指仙华山的主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历来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相传因轩辕黄帝少女元修于此修炼得道升天而得名。
【9】2015-5-10 07:45 沈振扬:
Re:发送《游浦江感赋》(二改稿)
(一)“自古浦阳崇肃恭”(初稿)比“浦邑从来尚肃恭”(二改稿)语气更自信、有力。(二)颔联“云山叠翠史留迹,峡谷清幽湫伏龙”(初稿)这是多美的画境,多有气魄!而“灵山毓秀人称德,宝地通迢帝驾龙”(二改稿)完全是败笔,除了抽象的形容词堆积之外,没有一点画境感,浦江的自然景色呢?(三)“人情风土”(初稿)比“风情乡土”(二改稿)更自然、更妥当。(四)“安能隐此静修道”(初稿)比“安能隐此修真性”(二改稿)在音调节奏上更有起伏,“静”和“道”好比乐曲中的两个“顿音”符号,使音乐更铿锵有力。(五)我力挺“初稿”,把反对票投给“二改稿”。
【10】2015-5-11 18:00 赵峥嵘:
交流,交流,再交流;切磋,切磋,再切磋
关于鄙作《游浦江感赋》的进一步交流切磋
振扬兄言之有理。我得解释一下,我修改《游浦江感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格律方面的考虑;二是内容方面的考虑。
格律方面,为了减少平仄拗句。我想,既作律诗,理应严格执行格律。玩玩作诗难免会出现拗句,只要无大碍,适当补偿一下还可以。但应有个度,一般而言,一首律诗拗救不宜多于两句(联)。鄙诗初稿出现四个拗句(王力教授所说的“特定平仄格式”句还不计在内),虽作了拗救,总非常格(正格)。好比一块碧玉瑕疵很多就失去了玉的光彩。
内容方面,今春访游浦江,精神文化方面的感受深刻,想写一首表现这方面内容的诗。浦江精神,仙华特色,以诗画书法、山水文化、儒家文化及宗教文化等为内涵,自然景观以仙华山奇险峰林最具特色,人文景观以轩辕少女故事传说和“江南第一家”孝义传承名闻遐迩。
仙华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点丰富,特色明显,功能适于观光揽胜、休闲度假。我先后去过仙华山三次,曾攀登上“第一仙峰”。若论写景,“云山叠翠”、“峡谷清幽”之类的描述对浦江而言太平常,没能突出其名山特色。今春我虽曾在浦江主景区仙华山吃住,也参观了景区内一些文化特色展示,但没再去登高攀险,对名山奇峰的感受只停留在记忆中。而白石湾景区虽名气不大(还在开发阶段),非浦江主景区。但过去没去过,今春入游感觉特爽:群山连绵、山明水净、瀑奇石怪、环境清静、空气特清新。有感而发,前几首小诗写的都是对白石湾的好感,基本上以写景为主。鉴于此,鄙诗《游浦江感赋》换个调子,以歌诵精神文化方面为主,首联两句即是全诗基调。
现按振扬兄建议,调整如下:
首句和颈联对句仍恢复到初稿(首句属拗句自救)。
颔联出句“人”改为“姑”。此修改版颔联振扬兄评其为“完全的败笔”,这大概是仅从写景角度而论的吧。但从表现仙华文化的角度看,“灵山毓秀姑称德,宝地通迢帝驾龙”是否较初稿“云山叠翠史留迹,峡谷清幽湫伏龙”更具特色,更有针对性呢?“灵山毓秀”和“姑称德”结合起来,是否有平添灵气和仙气的感觉?是否能对仙姑德行联想翩翩?对句“宝地通迢帝驾龙”字数虽少,却浓缩了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
至于尾联出句,初稿加进一个“静”字作修道的状语(当时我十分喜好这个“静”字),但代价是多了个拗句。我想,“隐”字已明确隐居之意。有意隐居修真,静必在其中了。不过禅学概念我是班门弄斧,合适与否有待进一步思辨。
此修改版较初稿拗句减少了一半。现录于下,请振扬兄和吟长们继续赐教!
峥嵘
游浦江感赋
乙未年季春
自古浦阳崇肃恭,诗书孝义口碑丰。
灵山毓秀姑称德,宝地通迢帝驾龙。
翰墨丹青气高远,人情风土味醇浓。
安能隐此修真性,朝暮仰望仙女峰。
【注】① 颔联出句中“姑”指轩辕黄帝少女元修。浦江仙华山(又名仙姑山)有少女峰(传为轩辕少女升天处)、仙坛峰(传为少女为民治病采药炼丹处)、织绢洞(传为少女纺织处,内有小潭清泉,“仙水”能治病)等等许多与少女元修有关的景点。② 颔联对句中“帝”指轩辕黄帝。相传轩辕黄帝在湖北鼎湖升天之际,因爱女心切,由黄龙开迢从地下来到仙华山,留金丹一颗,为金丹石。③ 结句“仙女峰”,指浙婺名山仙华山的主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历来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相传因轩辕黄帝少女元修于此修炼得道升天而得名。
附初稿:
自古浦阳崇肃恭,诗书孝义口碑丰。
云山叠翠史留迹,峡谷清幽湫伏龙。
翰墨丹青气高远,人情风土味醇浓。
安能隐此静修道,朝暮仰望仙女峰。
【11】2015-5-12 07:57 沈振扬:
Re:交流,交流,再交流;切磋,切磋,再切磋
初稿中哪有四个“拗句”?第一句不能算拗句,因为你已经通过“本句自救”成为合律句,由于你第一句用的是“韵脚”句,如果不经自救也不是“拗句”,而是“孤平”句。初稿中只有第三句和第七句才是“拗句”,而且还是“半拗句”(可救可不救,而你是救了),第五句是“特殊格式句”,本来就属律句范围,怎么能算在“拗句”头上呢?我还是力挺初稿。
【12】2015-5-13 16:27 赵峥嵘:
与振扬兄交流切磋
振扬兄信中所言“拗救”的几种句型和救法与王力教授的著述是一致的。所谓“拗救”,顾名思义是遇到了拗句,如其属于可救之句型则施救之。这样理解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经拗救或可救可不救的句型是否就可以等同于正格律句(正格指近体诗定义的律诗平仄格式)来使用呢?我曾请教过中华诗词研究会会员,说是一首律诗中一般可使用一句,不宜多用。即使是“特定平仄格式”句型(仄仄平平仄平仄),王力教授也明确一般是用在第七句。有的诗家说还可用在绝句的第三句。可见,所言及的几种经拗救或可救可不救的句型,在使用上跟正格句型是有区别的。有的诗家特别提请近体诗爱好者注意,不要滥用这类句型。我这个近体诗粉丝,既爱好律绝,又怕羁绊不自由。写诗就往往出格,或滥用拗救句型。
诗词殿堂博大精深。鄙人道听途说,只是井底之蛙一孔之见罢了,谬误之言在所难免。
至于对鄙作的解读,各人可以有各人的浮想和见解,不一定拘泥于原意。这样读诗或许可增加趣味。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吾所寓意,只为己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诗人们写诗很少加注。我因自己知识面狭窄,总希望人们在写诗时能添加注释。自己写诗往往有加注的习惯。这也许跟加注平水韵部那样属多此一举!
请吟长们多多批评指教。
峥嵘
【13】2015-5-14 16:14 沈振扬:
Re:与振扬兄交流切磋
说说我的看法:
(1)可救的拗句经拗救之后,即符合律诗的要求,这种句型当然属于“律诗平仄格式”的一种形式,不可救的拗句不符合律诗的要求,永远只能是拗句。
(2)“拗救句在一首诗中一般可使用一句”。这种说法不够妥当,看看杜甫的律诗:
九日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乱世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上例在同首诗中第三、七两句是“拗救句”。
空囊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上例在同首诗中不仅用了两个拗救句(第一、五两句),还用了一个“特定格式”句(第七句)。上述两诗说明,律诗中任何“仄脚”句都可以使用“拗救”句。据我观察,同一首律诗中只有“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才可以“拗救”,“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是不可以“拗救”的。所以同一首律诗中最多只能出现两句“拗救句”,要么在“一、五句”,要么在“三、七句”。
(3)王力先生说“特定格式”一般用在第七句,又没有说其他句不可用,只不过第七句用的频率高一点而已,还是用杜甫的诗作证吧: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上例“特定格式”用在第一句。
诸将五首(其四)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寞。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凤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良翊圣朝。
上例“特定格式”用在第五句。
月夜
今夜鄜州夜,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上例“特定格式”用在第三、七句,而且还用了两句,看来“特定格式”在一、三、五、七仄脚句都可以用,与所谓的“正格”句型没有区别,用多少,用在哪句,完全根据需要而定。据我观察,“特定格式”只能用在“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正好与“拗救句”相反。所以同一首律诗中最多也只能出现两句,要么在“一、五句”,要么在“三、七句”。当然,同一首律诗中如果同时出现两句“拗救句”和两句“特定格式句”,也无可非议。
(4)“特定格式”句型与“拗救”句型是两种不同的律诗句型。
(5)“注释”以少加为好,不要唯恐读者不能理解。不过像地名等之类加注一下亦有必要。
(6)“游浦江感赋”(初稿)颔联:“云山叠翠史留迹,峡谷清幽湫伏龙”,描绘的是实在的自然景色和潜在藏龙卧虎之地,多有诗意!而“二改稿”的颔联:“灵山毓秀姑称德,宝地通迢帝驾龙”,无非是具体说明有两个传说,这在初稿的“史留迹”三字足以表明各种传说的存在,何必要说得那么具体呢?要是没有那繁琐的注解,读者真的如在云里雾里呢!初稿是那么清新流畅,一气呵成,修改稿欲想超越谈何容易!这也是我挺初稿的主要原因。
(7)一家之言,望能抛砖引玉。
【14】2015-5-14 16:29 沈振扬 :
读峥嵘兄“游浦江感赋”初稿和二改稿
读峥嵘兄“游浦江感赋”初稿和二改稿
(诗韵新编十七庚)
清新流畅诗难得,触动心弦一气成。
何必画蛇多画足,反将碧玉去凝瑛。
振扬 15.5.14.
(2018-10-18辑于网易博客-瑶琳函谷并重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