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坞抗战记忆》董国栋著(2016年9月)
凤坞十二景纪胜
董关良
英雄岩将故里、浙东抗战第一村——凤坞村,地处萧山南部河上镇域区中部,东至朱家村,南至伟民村,西至里都村,北至三联村(原桥头黄、大坞朱及庾青岭村,2005年三村合建),村域面积为5.91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籍总数601户、人口1,786人(据2014年人口普查资料),为董姓氏族聚居之地,村委会驻地在凤坞村128号。
凤坞古称凤凰里、凤凰庄,全称凤凰坞,因座落于凤凰山麓而名。据《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志》记载,“凤坞在唐代以前就有人居住”,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魏晋以远,印证凤坞有着漫漫近2,000 年的灿烂文明。
凤坞钟灵毓秀,地杰人灵,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河上后花园”之称。千年古迹文昌阁、岩将庙闻名乡里。村口2棵栽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的银杏树,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是凤坞村的标志性地标。凤坞溪(又称后大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注入河上大溪。据史料记载,凤坞旧时有“凤楼钟屏”、“竹院迥风”、“松亭积雪”三大景观。加上文昌阁南侧原有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上将、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黄绍竑 1938年8月手书的“河上公园”, 形成“凤坞四景”。
近几年来,随着凤坞村落红色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和“美丽凤坞”建设的推进,凤坞村在河上镇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建了萧山首座抗战纪念馆(2015)、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2016)、新四军烈士墓(2015)和知青展馆(2016)。 “正谊堂”董氏宗祠文化礼堂(2016)得以重建,如今粲然一新,成为凤坞村民陶冶情操、敦亲睦族的精神殿堂和文化中心。凤坞在旧有四景的基础上,精心挖掘打造“书香文昌”、“岩将雄风”、“紫云钟声”、“银杏怀古”、“抗战丰碑”、“烈士英风”、“酒庄旗望”和“知青情缘”等八大景观,组成了一幅十二景相映成辉、绚丽多彩的恢弘画图。
“三面青山列屏障,一抹碧水绕村流。十里坞山钟灵地,美丽凤坞处处春。” 凤坞是一幅画,山青青、水淙淙,松亭雪、竹院风,天然毓秀好风景。凤坞是一首诗,文昌阁、岩将庙,紫云寺、古银杏,千年文明传美名。凤坞是一部书,灭土寇、除民害,战日寇、御外侮,威震山岳势如虹。凤坞是深藏在萧山南部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是广大旅游爱好者登临休闲的观光游览胜地,也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抒发家国情怀的励志之地。
(一)
凤楼钟屏
青岫飞丹凤,紫烟升碧空。
云亭揽古色,丝竹指苍穹。
秋到凤山丽,春来花草葱。
踏青三月雨,为听数声钟。
“凤楼钟屏”为凤坞旧时四景之一。景点原位于清乾隆三年(1738)所建的董氏私家庄园入口处文昌阁。《萧山文化志》(1990年萧山文化局编)第九编【胜迹】有凤凰坞文昌阁“凤楼钟屏”记载,庄园 “入口处建有城楼形拱式石洞大门,上为石台。建凤凰楼,高3层,风格古朴,内置乾隆古钟,景名为凤楼钟屏。300米花石子曲径,两旁古木翠竹葱郁,石磴遍布,各类动物石像分立道旁,直达象山脚下”。景名“凤楼钟屏”即由此而来。
抗日战争时期,凤坞村进驻萧山县国民政府机关及中共抗日武装力量,成为战时指挥中心。文昌阁屯马驻兵,遭严重破坏,及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仅剩底层拱洞遗址。2009年,凤坞成立文昌阁筹建组,千年古迹得以重建。而“凤楼钟屏”旧景,现移至2012年所建的紫云仙院,与景点“紫云钟声”合而为一,取“古有乾隆古钟,今有紫云梵钟”之意。
上述“凤楼钟屏”一诗是为该旧景纪胜而作。
(二)
竹院迥风
【清】朱觐颜
淇园绿竹晓风清,何日移来列画楹。
弄月窗前闲鼓瑟,拂云牖下静调笙。
飘然逸响林间落,邈尔空音天际生。
妙有猗猗堪叶咏,仰呈书院显文明。
“竹院迥风”为凤坞旧时四景之一。景点原位于凤凰坞文昌阁至凤坞弄口(河上镇中心小学以西),是旧时凤凰坞、大坞朱、庾青村和桥头黄四村通向河上镇的唯一村道。道路全长约200米,由鹅卵形花石子筑成。道路两侧垒有1米左右高的石墙,全部取自凤坞溪内的石头垒成。垒墙右侧沿塘头山脚是一整片毛竹园,左侧是大片石竹园,一直沿至丁家溪滩。山风徐徐吹来,竹枝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簌簌似有音乐之声。隆冬季节,大雪纷飞,石墙两旁的竹梢头被沉重的冰雪所压弯,在道路上空搭成了一个环形垂门,晶莹透亮,红装素裹,人行其间,宛似进入“水晶世界”一般。
如今,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文昌阁至凤坞弄口一带的竹院美景已为嶙次节比的民舍所替代。但凤坞多竹,“竹院迥风”一景随处可见。目前最佳处是韩家坞山脚通向紫云仙院的一条山间游步道,全长约500米,竹径通幽,簌簌涛声风贯两耳,拾级而上,步步有景。
上述《竹院迥风》一诗见载于《玉泉堂萧山朱氏宗谱》“河上十景”,由清代河上名人朱觐颜先生所作。
(三)
松亭积雪
【清】朱觐颜
风飘柳絮落松亭,积素凝华满眼经。
一树银花檐下合,数椽玉甲望中停。
琅轩参错摇空碧,翡翠玲珑几度星。
好景遍留过客赏,谩援白笔画真形。
“松亭积雪”为凤坞旧时四景之一。景点位于凤凰坞文昌阁,现此景依稀尚存。《玉泉堂萧山朱氏宗谱》“河上十景”中有此景记载。《松亭积雪》亦为清代河上名人朱觐颜先生所作。
诗中描写文昌阁四周苍松翠竹葱郁,每至数九寒冬,瑞雪纷飞如风飘柳絮,凤凰亭上积素凝华,影影绰绰,苍松古阁,琅轩参错,另有一番意韵。旧时凤坞植有上百棵松树,树冠参天,遮云蔽日,伴随山风吹来,发出阵阵松啸,如有千军万马呼啸奔腾而至。1954年,这批松树被萧山县政府征用于制筏造船,为支援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收复—江山岛作出了贡献。
2009年凤凰坞文昌阁重建时,东侧偶然长有一棵松树,树高十数丈,苍劲葱茏,参天直立,正是见证文昌阁“松亭积雪”秀美冷艳景观的真实写照。
(四)
河上公园
毓秀钟灵地,腾蛟起凤村。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
坞山多胜迹,军座有题存。
河上最佳处,凤坞日日新。
“河上公园”一景,原指清乾隆三年(1738)所建的凤凰坞董氏私家庄园,道光十三年(1833)名后花园。抗日时期,拓地更名,地广40余亩。园中原有圣贤堂、文昌阁、关帝庙和岩将庙。园内古木翠竹葱郁,石磴遍布,风光旖旎。“河上公园”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抗战时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黄绍竑将军视察河上时所书。“河上公园”景名由此而来。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在萧山初步形成,因县城被炸,萧山县政府随即撤迁至河上镇。地处河上镇1.5公里的凤坞村,因环境幽僻,1940年县城沦陷后成为萧山县政府临时指挥中心。
1938年8月7日,黄绍竑将军以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身份在河上检阅萧山县抗日自卫团队,效仿岳飞抗金故事,挥毫题下“还我河山”和“河上公园”两幅条幅,表达政府救亡图存抗战到底的决心。为纪念黄绍竑将军此行,凤坞在村口文昌阁向南100米凤坞弄口处(原河上镇中心小学西)建砖砌拱门,拱门高约4米,宽3米,上题有黄绍竑手书“河上公园”。
2016年10月,凤坞在文昌阁南侧大门口立匾复原黄绍竑将军手书“河上公园”,并在北侧处塑建黄绍竑将军全身石膏像,像高1.90米,底座高1.34米。黄绍竑将军身着国民革命军上将制服,左手紧握战刀,右手托着胸前的军用望远镜,目光坚毅,威武俊朗。塑像背后建有浙江省政府序列高鸿衡、杜焯伦等140名抗战牺牲的公务人员的名录纪念墙,全长约20米,高2米,与塑像相映成景。
上述“河上公园”一诗是为该旧景纪胜而作。
(五)
书香文昌
凤山有宝阁,千年美名彰。
文脉承西汉,翰藻接儒章。
徽匾藏古意,耕读润农庄。
俊彦长相伴,文昌书更香。
凤凰坞文昌阁约建于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相传为后唐(923-946)时凤凰坞管氏兄弟暨舅氏董戈为防御土寇周段青所建。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后毁,仅存基部拱洞遗址。
文昌阁位于凤坞村口咽喉之地,东西走向,倚山而建。整阁长19米,宽15米,石台上建有阁楼,原有乾隆古钟。基部拱洞长15米,顶高3.1米,底宽2.9米,是旧时凤凰坞、桥头黄、庾青岭和大坞朱四村通向河上镇的唯一村道和“门户”。文昌阁文化遗存丰厚,主要有“腾蛟起凤”、“钟灵毓秀”、“天然毓秀”3幅石刻匾额和 1帧石刻阁徽。其中“腾蛟起凤”原为东阁门楼匾,“钟灵毓秀”为西阁门楼匾。阁徽位于基部拱洞顶端中心,刻有“龙跃云津、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3组主题纹饰,意境高雅,内涵深厚,使人望而产生无限遐想。
2009年7月,凤坞村在文昌阁拱形基座遗址上重建,千年古迹重放华彩。
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腾蛟起凤”和“钟灵毓秀”两块赝制题匾分别悬嵌于东、西阁门楼。正殿内供祀梓潼帝君、关帝圣君和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凤坞董氏高祖)文昌“三圣”,可谓是文气冲天,威护一方。
2006年,浙江《水浒》研究学会有关学者慕名前来凤坞实地考察,惊喜发现位于村口的银杏树、文昌阁,以及村落周边地形,酷似《水浒传》中的祝家庄。随后专家进一步考证,最后提出了“凤坞或是施耐庵笔下祝家庄的原型”和“凤凰坞文昌阁或是施耐庵写《水浒》之地”两大推论。2009年文昌阁重建时,凤坞村在文昌阁西侧为“钱塘施耐庵”立像。塑像取坐姿,用整块山东大青石雕刻而成,重8吨,高5米, 与古阁文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凤坞也因此成为杭州地区塑像纪念钱塘才子施耐庵的第一村。
2016年10月,凤坞村在文昌阁南侧恢复原浙江省原国民政府主席黄绍竑将军手书的“河上公园”题匾悬嵌于大门口,并在北侧塑立黄绍竑将军全身石膏像,像高1.9米,威武地挺立在1.34米高的像基上,雄姿勃发。身后建有140名浙江省政府序列抗战牺牲公务人员名录纪念墙,长20米,高2米,与塑像相映成景, 更添壮烈英武之气。
(六)
银杏怀古
翠盖弥天迥,盘根拔地雄。
峻茂千仞立,怀抱万古风。
锦芳循四季,斑斓入画中。
化育自大德,灿然千年功。
凤坞村口两株古银杏,是凤坞村的鲜明地标,也是凤坞村的镇村之宝。
银杏拔地参天,枝繁叶茂,树高约35米,树基周长约166公分。它们犹似两位昂然挺立的的世纪老人,和千年古迹文昌阁、岩将庙一起,共同见证着凤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银杏树枝叶依依,端庄秀美,所以有人称它们是“夫妻树”。也有人看其刚直挺拔,昂然如柱,便称它们是“兄弟树”。数百年以来,这两株古银杏只为应景,不坐果,应属雄性,据此把它们称为“兄弟树”或“丈夫树”至为妥当。银杏属落叶乔木,春夏秋冬景色各异,自古被称为“活化石”,非常珍贵。春天枝繁叶茂,秀色可餐。夏天碧蕊天心,绿如翠玉。秋天满枝金黄,斑斓多姿。初冬落叶一如翩翩彩蝶,随风飘舞,直教“遍地尽是黄金甲”。
2009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林业局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普查,测定凤坞古银杏树龄为700年左右,裁植时间约在元大德年间(1297~1307),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按照树龄,500年以上是国家一级古树,300年到499年是国家二级古树,100年到299年是国家三级古树),入列编号为011910008、0009,载录于《萧山区古树名木2009普查建档工作成果汇编》一书。
(注:原诗后四句 “ 锦芳循四时,斑斓入画图。化育自大德,灿然临千年。”为求整体押韵,已稍作修饰。)
(七)
知青情缘
种桑入山林,改滩成良丘。
身滚一身土,神闯“三关”遒。
巧手绘美景,红心谱春秋。
农村大舞台,此生最勾留。
20世纪70年代初期,凤坞村聚集了一批手持红宝书(毛主席语录)的知识青年。他们是杭州齿轮箱厂(今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子弟和河上镇知识青年,被历史的力量所驱动,满怀豪情与壮志奔向宁静的山村凤坞,开始上山下乡,从1974年10月至1978年10月,长达4年时间。
知青们从生活优越的城市乡镇和“普通话王国”著称的大型国有企业来到农村,遇到的是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下田蚂蝗叮,上山蚊子咬。白昼蟑螂爬,深夜老鼠闹。” 除了这些,更大的困难是“语言关、生活关、劳动关”(即“三关”)。但知青们个个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勇闯难关。他们种菜浇园,插秧育苗,开荒种地,和村民同吃、同住(据回忆当初住在董国光家里),跟随村蚕桑队、山林队同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战天斗地练红心,一腔热血绘青春。
一年后,知青在杭州齿轮箱厂的支持帮助下,在村口建造起两层砖房的一幢知青楼,拥有宿舍16间,建设面积约1,200平方米,与河上镇知青合住在一起,形成了近50人规模的知青点。他们在杭齿厂的援建下办起了农机厂,有效地解决了村里部分多余劳力,也大大地带动了凤坞的经济发展。知青们用勤劳的双手、集体的智慧和艰苦卓越的创业精神,和村民一起改滩造田,不舍昼夜,征服了几百年来频发山洪的凤坞溪,让荒滩变成了良田,不仅一劳永逸地消除了洪涝灾害,而且为凤坞村增加了80余亩水稻种植面积,解决了部分粮食的自给。知青楼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改作了凤坞村委办公楼至今。
在凤坞短短4年时间里,知青们把青春和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凤坞人民,为凤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留下了足迹,留下了财富,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播撒下弥足珍贵的“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
(八)
岩将雄姿
管董四岩将,后唐好儿郎。
惩恶磐石坚,斩妖意志刚。
肝胆照日月,铁骨护家乡。
封侯二度梅,惠民万世彰。
凤坞千年古迹岩将庙,闻名遐迩。“岩将老太”的美丽传说,更是一座深植于河上地区民众心中的巍巍丰碑。
据《乾隆萧山县志》载:“ 岩将庙在凤凰坞,唐时建。” 案唐时应在后唐。清泰(934~936)年间,社会纷乱,盗贼蜂起。土人周段青以妖术惑众,在榆岭(今庾青岭)结伙抢掠,专抢良家妇女,淫霸一方。附近村里有娶新娘子的,周段青即率领一帮匪徒埋伏在半路高处,待花轿临近,唆使数贼从空中跳下,强行把新娘子裹挟而去,而随从者个个被吓得昏迷,眼睁睁看着新娘子被抢上山寨。当地官军几次前去征剿,也无法剿灭,远近百姓叫苦连天。
当时凤凰坞有管氏三弟兄,老大管张实,老二管张耀,三弟管张圣,个个岸伟勇烈。管氏兄弟舅父董戈,排行十五,本领十分了得,更有一腔侠义之心。甥舅四人看到乡邻百姓受苦,气愤填赝,决意救民。于是设计打入贼巢,由老大管张实扮作新娘,从山寨经过,结果也被周段青连人带轿掠到山上。管张实在山寨洞房与周段青发生缠斗,董戈随即率管氏二弟投入战斗。双方在山野中苦战了七天七夜,周段青一伙终于被剿灭。甥舅四人惩恶扬善,为民除害,“坚如岩石、勇似将军”,被民众尊为“岩将老太”,在凤凰山右建庙立祠,庙名“岩将庙”。后来这件事传到朝廷,感动了宋朝天子仁宗皇帝(1022~1063在位),钦赠“太尉”、“惠民侯”;清道光十三年(1833),清宣帝再次敕封甥舅四人:“董戈绥佑伯、管张实保惠伯、管张耀昭灵伯、管张圣普佑伯”。
抗战时期,岩将庙被侵萧日军野蛮炸毁。2014年,凤坞集资重建岩将庙, “岩将老太”神归其位,澄明英武,威坐中堂。神像主体高5米,阔2.7米,用名贵黄樟木塑成,总重1,500余公斤。庙天井两侧绘有10幅《岩将英雄传》彩色绘画,每幅彩画高1.8米,阔2.4米,色彩绚丽,文图并茂,再现了岩将英雄当年惩恶扬善、斩妖除害的精气神武和侠骨风范。
(九)
抗战丰碑
狼烟冲天起,寇蹄带血飞。
国破山河惨,民敝草木衰。
同仇灭倭寇,敌忾解国危。
建馆和平鉴,四海昭丰碑。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同年12月杭州沦陷后,萧山成为浙东前线。萧山县国民政府黄鼐、程运启、张云襄、罗杰四任县长和中共萧山县工委抗日自卫团队、军工队和政工队,先后迁驻河上,领导全县军民抗日图存,在凤坞驻留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凤坞成为萧山县国民政府战时指挥中心和抗日前沿,首当其冲。
在日寇血腥轰炸和地面部队的重点进攻面前,凤坞村民冒着枪林弹雨,积极为前线战士们送粮、送水、送弹药,组织抢救伤病员等等,付出了重大牺牲。为抢救新四军伤病员,凤坞村民冲破日寇重重封锁,冒死将两名伤员安全地送到距离30多里路外的诸暨县应店街灵山坞新四军蔡正谊支队长队部,受到抗日武装金萧支队的高度赞扬。
正当凤坞广大村民踊跃配合中共武装力量和国民兵团英勇抗击侵萧日军之时,凤坞籍抗日志士董如松在上海毅然弃医从戎,参加中国革命军第10军,在正面战场上浴血奋战。1944年6月23日至8月8日,董如松作为衡阳抗日保卫战著名守城将领之一,和他所在的第10军,与日本第11军横山勇部血战47天,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革命军第10军将士的英勇顽强,受到了中共领袖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正如同衡阳人民一样,凤坞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厥功至伟。
2015年9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河上镇镇委、镇政府在凤坞村创建萧山首个抗战纪念馆和新四军烈士墓。2016年10月, 继而建起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纪念馆由“山河破碎、侵略罪行、奋起抗战、中美合作、永续和平”五大主题展开,以图文及实物形式深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累累罪行,展现了中国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历史,励精图强,守望和平。
(十)
烈士英风
浩气贯长空,鏖战山岳摇。
红旗跃江浙,碧血洒金萧。
丹心金石铸,忠名千古标。
杜鹃盛开日,毋忘祭英豪。
1945年5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为了“打通浙江、控制全浙、向南发展”的战略意图,派遣四纵队十一支队2,000余人,东渡富春江,前出歼敌。
5月22日清晨,四纵队十一支队后勤部队在行进至萧山雪湾时突然遭到从诸暨应店街出动“扫荡”的数百名日军偷袭。另一路浙东纵队金萧支队主力在河上店也与从诸暨次坞过来的400余日军发生激战。为组织掩护反击,十一支队在凤坞村民的配合下,抢占凤坞西侧船河山头,行进中一名新四军指导员(姓氏不详)和三名战士在船河山岗乌石壁附近不幸中弹牺牲,战后被凤坞村民就地掩埋于苍松翠柏之下。
1945年7月底,四纵队十支队、十一支队5,000余人再次东渡富春江挥师南下,击退了从杭州、萧山、诸暨调集的日军3,000余兵力的进犯,进至富阳大章村及周围地区,直逼河上店。8月5日拂晓,十一支队果断对盘踞在河上一带的敌顽发起猛烈冲击,河上获得解放。
为深刻缅怀英勇抗战的新四军爱国将士和为国捐躯的英烈,2015年10月,河上镇镇委、镇政府在凤坞紫云山岗烈士罹难处,在满坡翠绿映山红的掩映下建烈士墓,为牺牲在河上战役的石连江、章时光及几位无名烈士建碑,直教青山埋忠骨,万代不忘颂英雄。英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血染萧然大地,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远铭记在萧山人民的心中。
(十一)
紫云钟声
深山隐高士,名刹藏真人。
梵钟声悠处,禅意入心门。
携琴访故友,揽胜有紫云。
欲结逍遥游,来此仙境深。
2011年,凤坞人董毅在村西紫云山腰建起了一座集儒、释、道为一体的紫云仙院(俗称紫云寺)。紫云仙院坐西面东,依山而建,为歇山顶黄琉璃瓦建筑,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禅寺通体雕梁画栋,大气华贵,流光溢彩,气势非凡。寺内塑有130余尊佛像,主佛高3.85米,全部采用香樟木雕成,场面宏大,错落有致,熠熠生辉。
紫云仙院雄峙于三山两界之间,与云门山的云门寺(海拔597米,明代始建)、道林山的兜率禅寺(海拔597米,明崇祯1628~1644年间所建)遥遥相望,一览无余,呈三鼎之形胜,聚四方之精气,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移。紫云仙院建成后,与千年古迹凤凰坞文昌阁、岩将庙全线贯通,成为凤坞村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紫云岗东面建有666级石阶大道,西面建有山间曲径直接从山下通达寺院,游人可以在寺内驻足揽观雕塑彩绘美轮美奂,寺外放眼远眺山间美景如诗如画,真可谓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紫云仙院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宗教事务局监制,正式设为宗教活动场所,被浙江省复兴国学研究院设立为道教文化研究所。
(十二)
酒庄旗望
庄园梦娜斯,十里闻酒香。
山水和云煮,华东首窖藏。
朝听松泉咏,暮带花草芳。
结伴入仙境,曲水共流觞。
座落于凤坞风景秀美的任家坞最红国际(全名杭州最红国际),创办于1996年,前身为杭州最红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旗下拥有著名的梦娜斯庄园。庄园始建于2009年,是一个集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旅游型梦娜斯小镇,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庄园依托品牌浙江的人文文化,着重开发集团化乡村乐、户外拓展、露营基地、野骑、乡村旅游等项目,并设有浙江少儿马术培训基地等设施。
庄园整体装饰融合欧式巴洛克风格,建有高39米的古堡式梦娜斯酒类博物馆和历经七年精心打造的“华东第一窖”酒文化长廊。长廊离地面高度深9米、长889米,墙体由重达800余吨原生花岗岩石砌成,常年温度保持在14—16摄氏度,湿度50—70%之间恒定,可储存红酒28万升以上,约37万瓶,充分保障整个窖藏红酒的醇和品质。
最红国际同时拥有来自巴黎金奖的葡萄酒——梦娜斯品牌拥有权和比利时国际获奖最多的布鲁日狂人啤酒的中国地区独家品牌运营权,诚邀各界人士前来品尝、领略名酒文化。
(董关良 2016年11月3日初稿 2017年6月13日修改)
(2017-06-13 23:31:52首发)
【沈振扬赞诗】
诗中游胜景
(诗韵新编十二侯)
胜景诗中一路游,身临其境坦悠悠。
凤坞十二风光点,半个时辰绕两周。
【注】诗,指董关良十二首《凤坞十二景纪胜》诗。振扬 17.6.14.(附注:应为2017.6.13)
(2017-06-13 23:30:11首发)
链接:
【萧然文斋】董关良诗:观摩绍剧《新三打白骨精》一一纪念毛泽东题诗60周年
https://yinayo.blogchina.com/895573161.html
【萧然文斋】董关良诗:和尹兄《获》诗兼谢发慧兄
https://yinayo.blogchina.com/786259632.html
【萧然文斋】董关良:凤坞十二景纪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5e51f20102wupo.html
【东来阁诗苑】沈振扬诗:诗中游胜景(非作者不能查阅该网帖)
http://yinayo.blog.163.com/blog/static/1243446201751310270139/